隆基股份:“绿能”路难行

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滕宇 

  瓶颈期需要“不破不立”,解锁下一个新赛道,或者一个新市场。

  在光伏产业的20余载历史中,其与生俱来的半导体属性和产业周期性,使得短暂胜利者常有,坐稳王座者少见,常常上演将前浪拍在沙滩上的戏码。

  而今,即便光伏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。问题却依旧存在。

  在上游硅料持续紧缺的背景下,各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千差万别,还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,这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。

  随着未来各环节产能扩张,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,这对光伏企业来讲,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。

  5月10日,隆基股份(601012.SH)发布通告称,5月16日起证券简称变更为“隆基绿能”。

  在此背景下,更名透露出隆基什么样的战略意图?是形式大于内容还是有的放矢?光伏龙头隆基将何去何从?

  组件垂直一体化的优势不再

  2022年的一季报已经出炉。光伏产业却透露着与众不同。

  历年来,由于受到年末抢装和春节的影响,第一季度往往是淡季。不过,今年的Q1却异常火热。

 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,2022Q1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3.21GW,同比增长148%,其中分布式占比近70%;组件出口41.30GW,同比增长108.5%。

  常理推断,如此火热的市场,想必光伏产业第一季度肯定业绩爆表。

  然而,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,有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,有的企业却未见增长。

  继2020、2021年之后,硅料企业再度迎来业绩爆发时刻,通威股份(600438.SH)第一季度净利润高达51.94亿元,同比增长513.01%,营收246.85亿元,同比增长132.48%。

  大全能源(688303.SH)、特变电工(600089.SH)净利润分别为43.12亿、31.22亿元。三大硅料企业,凭借硅料的高价和扩产,分别坐稳光伏产业净利润前三位置。

  而曾经的王,隆基股份净利润为26.64亿,同比增长6.46%,营收185.95亿,同比增长17.29%,业绩对比硅料相形见绌,再度出现毛利率下滑,增收不增利的现象。

  要知道,在2021年,隆基的增长能力便已经出现下滑,年度净利润90.86亿,仅同比增长6.24%。

  其余组件厂商虽然实现双增,但是盈利能力和硅料厂明显不是一个级别。晶科能源(688223.SH)第一季度实现增长,营收为146.81亿,但盈利仅仅4.36亿;天合光能(688599.SH)营收152.73亿,盈利5.43亿,晶澳科技(002459.SZ)营收123.21亿,利润7.50亿。

  毫无疑问,光伏产业的重心仍旧在硅料环节。

  5月12日,索比光伏网数据显示,多晶硅16连涨,最高成交价26.6万元/吨。

  这种状况从长江证券整理的光伏各环节毛利率看得更加清晰。

  造成现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自有其必然性。

  对于一个基础薄弱的新兴产业,发展的初级阶段必然是集中资源,进入技术壁垒较低的环节,跑马圈地,占山为王。

  下一阶段,则是国产化替代,打通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环节。而后,便是资源整合,通过产业一体化的策略来降低成本。

  光伏产业同样如此。

  中国光伏产业历经二十余载,产业格局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。

  2000年初,光伏在当时还是个新兴产业,抖客网,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手中,国内各厂商从低门槛的组件环节进军,恰逢欧洲需求旺盛,在政府扶持和人工成本优势下,以尚德(STP.US)为首的国内厂商成功突围而出。

  随着国内厂商发展壮大,进一步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环节迈进,逐步打破各环节技术瓶颈,实现国产化替代,诞生了诸多细分赛道龙头。比如硅料龙头隆基股份,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,组件龙头晶科能源。

  而后,竞争愈加激烈,2014年,隆基率先走向了一体化的道路,业务向太阳能电池、组件的研发、制造和销售拓展,并逐步成长为光伏全产业龙头。

  随后,为保证利润,晶澳、晶科、天合光能、阿特斯(CSIQ.US)等组件厂商走向了一体化进程的道路。

  尤其在2021年,组件垂直一体化趋势进入白热化阶段,大部分组件企业硅片和电池产能可以达到组件产能的80%左右。

  但与此同时,长江证券整理的数据显示,一体化策略带来的回报却逐步走低。

  现阶段,各厂家产品同质化严重,从技术指标来看都可以做出大尺寸硅片和组件,光电转换效率差别不大,基本上都可以做到21%以上,产品差异性较小。

  在产业倒逼一体化趋势之后,一体化已成为行业标配,与先行者隆基的差距便进一步缩小。超额利润也就荡然无存了。

  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的技术门槛已经愈加模糊,各路资本继续疯狂涌入。即便需求向好,可产能过剩已成必然。产业链话语权逐步丧失,其结果便是利润下滑,进而迎来一轮惨烈的价格战。

  可能有的朋友会产生疑问,为什么不去做硅料一体化?熟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,硅料这门生意并不好做,每万吨投资成本高达8-10亿元,还存在着天价折旧费用,随便几百亿就进去了。

  建设周期高达18个月,再加上半年产能爬坡时间,量产时间达两年之久,并且需要定时检修,产能弹性较小。

  此外,电费高达成本的三分之一,不具备发电厂和电价区域优势的企业没有资格参与进来。

  别看今日硅料厂春风得意,其实,刚刚经历过十几年之久的扩张后遗症,如此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负债度日的感觉,如人饮水冷暖自知。

  每当提起这段岁月,业内人士也是意难平。以至于需求去年向好时,除了通威外,其它企业一直不敢扩充产能。

  因此,即便行业龙头隆基想要整合上游硅料也鞭长莫及,只能通过合资或战略合作的形式参与进来。

  在此背景下,隆基想要保住自己的龙头地位难上加难,如何面对愈来愈卷的光伏产业,隆基将何去何从?

  最近更名为隆基绿能,展露了其战略意图――那便是拓宽赛道,除了光伏业务外,全民进军绿色能源。

  其最具亮点的新业务是光伏建筑(BIPV)和氢能源,我们依次进行分析。

  BIPV难啃

  其实,隆基股份对BIPV很早之前便已开始布局。

  隆基的首款BIPV产品“隆顶”于2020年7月便已经下线。除了产品的推进外,也在积极进行业务战略整合。

原标题:【隆基股份:“绿能”路难行
内容摘要:热点栏目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客户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 滕宇 瓶颈期需要“不破不立”,解锁下一个 ...
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toutiao/85711.html;
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上一篇:灵魂拷问“猪王”牧原股份: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?
下一篇:超华科技实控人陷挪用公章疑云 1.72亿股遭冻结7亿定增或泡汤